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要注重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諄諄教誨,今年年初,住房城鄉建設部創新工作方式,在定點扶貧工作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新理念,并在4個定點扶貧縣各選擇一個村作為試點,旨在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當擔任示范村建設幫扶任務的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駐村團隊數十人浩浩蕩蕩地開進紅安縣柏林寺村時,才發現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
村民們對這些遠道而來的“秀才”們并不信任,不是繞道而走,就是袖手旁觀。許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共同締造”,對此也不感興趣。
走家串戶,噓寒問暖,察民情,解民意。駐村幫扶技術團隊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始想方設法和村民“套近乎”。
紅安縣副縣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石煉說:“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幫助困難鄉親脫貧致富要有針對性,要一家一戶摸情況,張家長、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此我們體會最深,也受益不小。”
為了能和村民有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駐村幫扶技術團隊倡導開通了名為“柏林寺之聲”的微信群和“柏林寺之聲”公眾號,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村民。目前,已經有256人入群,村民在微信群中發表個人對共同締造工作的理解認識、意見和建議,主人翁意識大大增強。
駐村幫扶技術團隊“遇冷”并非個案,在湖北省麻城市石橋垸村和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黑城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土關村,分別擔負共同締造示范村建設幫扶任務的中建設計集團、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北京建筑大學等駐村幫扶技術團隊,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由于長期受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許多村民只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這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接受新觀念往往比較慢,甚至是排斥。要讓他們接受共同締造的新思想并不容易。”中建設計集團駐村規劃師劉輝深有體會。
懷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雙重使命,駐村幫扶技術團隊成為共同締造理念的“宣傳隊”和“播種機”。
在石橋垸村,中建設計集團幫扶技術團隊通過組織村民觀看共同締造紀錄片、現場講解、印發圖文并茂的宣傳冊等多樣化宣傳方式,先后召開50多次村民集體會議,深入淺出地介紹共同締造的內涵。
在黑城村,中國建設科技集團駐村幫扶技術團隊以百姓關注的難點為切入點,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先后召開了5次村民培訓會和70余次座談會、專題討論會及村民代表大會。
在土關村,北京建筑大學駐村幫扶技術團隊組織了村莊手工藝賽寶大會、村莊歌舞聯誼會,放映自制村莊紀錄短片,加強村民與工作組的互動。同時,還組織50多名村民到北京學習手工刺繡等技藝,開闊了村民的眼界。
在柏林寺村,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駐村幫扶技術團隊通過組織“百家宴”、小學生“我心中美麗的柏林寺村”演講比賽、“大手拉小手”環境衛生打分、留守兒童“四點半”課堂等活動,將共同締造思想“軟性植入”到村民活動中。
春風化雨,苦口婆心。4個示范村的村民對共同締造理念逐漸有了清晰的認識。黑城村村長徐金盛說,“共同締造就是讓我們大家一起干,我的村莊我做主。”
記者了解到,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秉持“以村民為主體、問題為導向”的基本原則,激發村民主體意識,組織協調各方力量,讓村民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巡視員盧英方介紹說,用共同締造方法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設,核心是“共謀”,難點在思想轉變。不僅要解決村民“等靠要”等惰性思想,還要解決過去政府大包大攬、幫扶技術團隊唱主角等習慣性問題。
為此,住房城鄉建設部先后4次召開共同締造工作推進會,“反復講、講反復”,逐步樹立共同締造理念,不斷統一專家、各級政府領導、幫扶技術團隊和村民的思想,同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舉措,先后邀請中山大學教授李郇、廈門海滄院前社蔬菜合作社理事長陳俊雄、湖北蒼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丁漢平等專家能人授課,明確共同締造的方法。還通過例會交流、月度推進和現場研討,及時共享經驗,研討問題,修正示范工作思路。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駐村幫扶技術團隊還組織村民走出村莊,參觀學習全國優秀的村莊建設案例,讓他們看清方向、明確目標、增強信心、激發熱情。
觀念一變干勁添,擼起袖子加油干。隨著共同締造理念深入人心,地方政府從大包大攬轉變為村莊建設的激勵者、幫扶者、引領者;規劃師從“主角”變為“參謀”,成為村莊建設中的溝通者、引導者。最為重要的是,村民們轉變了“等靠要”思想,內生動力被有效激活,從“要我干”“我不干”變為“我要干”“搶著干”,形成了“村民、政府、規劃師共同締造”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18.11.12 記者 龔后雨 通訊員 陳偉 李華
晉公網安備 14080202000490號
管理登錄